信報專欄 | June 26th, 2009 |

2009-06-26刊載於《信報》中港評論
社會對正生書院的關注持續升溫,網上支持正生遷址梅窩的組群已經突破七萬人,但不少利益相關者跟不上形勢,仍然停留在務虛階段,口裏說支持正生辦學,實質上把正生視作人球。


如鄉議局的劉皇發和林偉強,仿如舉辦全港大追蹤遊戲一樣,列出一大串地名讓記者瞎猜,什麼喜靈洲、石鼓洲、葵涌、西貢、沙頭角等等,完全漠視了現今該做的實事:制定正生書院搬遷至梅窩南約中學的時間表,落實配套措施使梅窩居民從拒絕正生變成歡迎正生。
危坡處處風險日增
為什麼正生搬遷要來得如此迫切?若大家像我一樣,上周到正生書院校舍考察斜坡風險,便會明白整件事背後,積累了多少貽誤和多少辛酸。
一九九三年前,書院原址是一所基督教會設於芝麻灣半島的下徑營地,建於一個小河谷較低窪平坦之處,兩旁的斜坡為高度風化的火山岩,山上的孤石裸露,隨處可見,特別在山坡較頂部,由於植披稀疏,風化嚴重,孤石更形突出。
政府土力工程處曾經派員在一九九七年至二○○二年間進行數次考察,對書院範圍構成風險而又有登記編號的斜坡最少有十五幅,坡度由三十度至七十度不等。若果要將這些斜坡改善至現今安全水平,一般而言,需要將斜坡削至三十度,或加建護土牆和擋土設施,或把山上孤石爆破移走,工程量龐大,更因地處偏僻,費用動輒過千萬元,與正生會多年來胼手胝足,只用了兩百多萬元建設校舍的投資,實在不成比例。
這些斜坡在當時已被確認為有不同程度的潛在危險,例如位於禮堂旁邊,高三點八米,坡度達七十度的斜坡,負責部門為地政總署,一九九七年已經發現有滲漏象,被認定需要跟進,並且報告內列明「很可能需加固」,但自二○○二年至今的七年並未見政府部門進行改善工程,引致斜坡崩塌的風險日增。又例如在一幢學生宿舍背後的斜坡,雖然在多年前已加設一道擋土鐵絲網,但現場所見,鐵絲網已經嚴重銹蝕,一旦大石滾下,根本不能發揮保護作用。
人命風險變政治炸彈
一九九七年,城市規劃委員會曾經批准正生書院擴建,但條件是先處理斜坡的風險。梅窩區總土力工程師在勘察後,於一九九八年六月二十九日致函離島地區專員,指出周圍的斜坡有「潛在危險」,需要「研究及加固」,並且建議離島地區專員致函負責設計的總土力工程師,把這些斜坡納入「長遠防治山泥傾瀉計劃」內,優先進行改善工程,但多年來未見政府部門有所行動。究竟相關部門是否有失職之嫌?
十二年前的擴建計劃,因為斜坡不安全而胎死腹中。根據陳兆焯校長憶述,過去四年,在校內範圍發生過最少發生了兩次數噸重大石滾下的事故,雖然幸好沒有做成傷亡,但足以證明,由於人工斜坡,天然斜坡和山上孤石為風化侵蝕,加上校內人員數目從十多人增至百多人,全校師生因山泥傾瀉而傷亡的風險日益增加,並不符合現今建設新項目時所要求的斜坡安全標準。換句話說,若果正生書院下徑中心是新建項目,該項目根本不會獲得政府部門批准興建。
由於全球氣候變化加劇,極端天氣的發生頻率增大,一旦再次發生像去年六月七日,引致四百多處山泥傾瀉的特大暴雨,可能對現有設施及人命安全構成嚴重後果。由於政府多年來的貽誤,現今對全校師生的安危實在責無旁貸。上全之策是在今年夏天雨季高峰前盡快將師生遷離現址,減低人命傷亡的風險,否則每多拖延一天,這個安全隱患便時變成政治炸彈。?
由於正生書院早已做好搬往南約中學的規劃,其他望天打卦的空想只會拖延誤事。且事到如今,鄉議局和梅窩鄉委會若要洗刷「歧視、閉塞」之名,只有改弦易轍,舉手歡迎正生遷入一途。
正生提升梅窩地位
其實,正生遷址對梅窩的最大正面作用,是迫使政府正視大嶼南區的教育規劃。一直以來,教育局拒絕為偏遠社區制定一套因地制宜的資源投放標準。特別是由於近年來塘福、長沙、貝澳至梅窩一帶,人口結構默默變化,英語家庭增加,教育局一刀切的僵化政策未能滿足區內的需要,正生遷址正好催化政府投放資源,放寬開辦中學的門檻。無論最終結果是擴建梅窩學校,覓地新建學校,或按照一些家長的建議設立一家雙語中學,都對大嶼南居民有百利而無一害。
相反,正生一旦遷往他區,梅窩居民的需要又豈能像如今吸引社會注意?屆時一切復歸平靜,教育局只會一如既往,按章辦事,大嶼山南居民爭取多年的原區就讀訴求,只會繼續遙遙無期。
正生一日不搬,社會一日不安。曾班子和他名義上的盟友,與其在今年夏天的每一個風雨之夜提心吊膽,害怕人命傷亡變成政治炸彈,不如今天便拿起電話,通知正生師生收拾細軟,訂下遷址梅窩的確切日期。
公共專業聯盟主席
標籤:,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