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報專欄 | November 29th, 2007 |

2007-11-29刊載於《蘋果日報》
區議會選舉結果公佈後的第二天,當工程師陳遠在康怡選區謝票時,其中一位不認識的街坊說:「知道你當選後,我第一時間劏雞還神。」


我無法不被這位善良的街坊感動。「劏雞還神」這民間傳統,看似無甚特別,但它象徵著一連串的特殊意義:(一)一般人只會在面對重大難關時,才會求神保佑,可見街坊認為區議會選舉對她支持的民主派而言是個大難關;(二)一般人只會為家人「劏雞還神」,可見街坊認為這個民主派區議員,像家人一樣與自己「同坐一條船」;(三)選舉前,街坊必定是有強烈的無力感,卻同時熱切渴求改變;(四)對於今後的地區改革,街坊抱有積極的期望,而且樂於進一步參與。
專業界別回饋社會
回想區議會投票日早上,我跑到康怡選區,替陳遠助選。光天化日拋頭露面,街頭蹓躂、笑臉迎人、哈腰派件,對我這號專業人士真是生平第一次,開始不很習慣,心裏難免有點疙瘩;幸好街坊反應積極,包袱漸漸放下;中途還碰到幾位認識多年的朋友,熱情探問、由衷支持,感覺進一步改善。陳遠毅然「下海」參選區議會令我既不解又敬佩,香港的專業人士其實都是「手作仔」,靠提供專業服務謀生,工作時間就是謀生的主要資源;在近年所謂「資源增值」浪潮下,「手作仔」大多要以延長工時加速運轉等手法來維持競爭力,應付本職工作已十分吃力,那能騰出時間來服務社區?但陳遠卻堅持早出晚歸跨區接觸街坊、深入了解情況、細緻建立網絡、積極發掘區內課題及尋求改善方案,勇敢挑戰連任十多年的現任議員,爭取服務社區的平台,簡直有點大與巨人決鬥的味道。巨人一詞可能有點誇張,強弱懸殊卻是事實。對手人多勢眾氣勢逼人,現場老遠就看到對手的旗海和橫幅,陳遠的「基地」卻只是兩張瑟縮路旁的摺和幾幅直幡;我依從部署領了一些單張到住客會所門外派發,舉目張望遠遠才看到另一位陳遠的助選人,中間已夾雜了幾位對手的支持者;手中的單張派了兩個多小時便銷清,為了保留彈藥應付下午傍晚的高,只能靠搖旗吶喊爭取支持。窮則變,資源薄弱便動腦筋利用科技幫忙,調來一具小型播音器在路旁廣播幾位立法會議員鼓勵投票和呼籲支持的聲帶;對手找來保安人員試圖阻止,但我堅持播音完全符合規限,不為所動。余若薇議員曾到現場呼籲街坊投票,對手助選人員團團圍繞指罵,更召喚警方投訴我們音量太大,但警員認為音量合理不予干涉,不過已可見街頭爭鬥的難纏,幸好我們還不至於像梁家傑及譚香文於黃大仙慘被對手包圍一句鐘兼暴力恐嚇。一貫習慣按原則規矩與道理辦事的專業人士,實需要時間來適應完全不同的生態環境。對於選舉結果我本來比較悲觀,陳遠雖然很有熱誠也很勤力,畢竟入場時間較短,資源又遠不及對手,如果能夠取得接近票數,則雖敗猶榮;豈料結果遠比我預期理想,陳遠以近二千票對一千四百多票擊敗對手。很明顯,投了票的街坊才是真正勝利者。
期望公民社會成熟
一位高舉民主普選旗幟的專業人士能夠勝出,初步估計與該區選民的構成和主流心態有關:支持民主訴求、對於長期連任可能積澱的惰性心存警惕、渴求改變、期望區議會專業化、憑政綱和實際表現來選擇授權對象、不易受人海戰術及惡意中傷所影響等。以上都是公民社會走向成熟、選民政治智慧逐步提升的可貴特徵,我誠心希望這些特徵能在全香港每一個選區出現、擴展、深化。中國政治現代化最核心的課題,就是要做到政府權力受制約和平衡,香港的普選民主也是中國政治現代化的一個組成環節;我們要爭取的不是一次兩次選舉結果,不是一個兩個議會席位,而是要將政府權力制約平衡這個原則鞏固得穩如磐石,千古不爛。陳遠在康怡勝選可能反映出這方面的奮鬥在這區有所進展,但剛過去的區議會選舉整體而言卻反映出一種截然相反令人憂慮的趨向,一股掌權獨大、親疏有別、順昌逆亡的陰霾似乎擴大了覆蓋面。但願有更多的有志之士和有智慧的選民,成為主流,從地區開始推動政治改革前進。執筆之日,還未知港島立法會補選結果如何。我知道文首提及的善良街坊,一定會投票給真正支持普選、以真心良心追求公義的候選人。我也衷心期望,她得知補選結果後可以又一次「雞還神」。
公共專業聯盟李澤敏
標籤: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