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報專欄 | May 28th, 2009 |

2009-05-28刊載於《信報》中港評論
特區政府向立法會聲稱,由於私人發展項目放緩,加上部門程序繁複減低私人投資意欲,因此申請撥款近二千萬元成立發展機遇辦事處,為符合特定條件的項目倡議者提供「一站式」諮詢協調服務。
即使暫且不談這種內地常用,由首長指揮的「一站式」辦公室如何會成為人治溫床,我們得先看看「私人發展項目放緩」這個前提是否成立。根據地政總署的 數字,所有契約修訂、換地及私人協約批地個案的總數,二○○八年共有一百六十二宗,比二○○七年的八十四宗增加近倍,到今年首季也有四十宗,絲毫沒有放緩 的象。
發展局迴避改革
再看屋宇署審批圖則的個案總數,二○○八年共有三百五十一宗,比二○○七年的二百九十三宗及二○○六年的二百九十二宗為高,在今年首季更上升至一百 二十三宗,已超出去年全年的三分之一,證明私人土地發展在加速而並非放緩。至於發展商取得審批後是否馬上投資,取於市場因素多於政府行為。事實俱在,成 立發機辦的理據豈非不攻自破?究竟成立發機辦的真正目的,是為了方便官僚機構擴張還是方便營商?
發展局的文件指稱,政府部門審批土地發展程序繁複,確是事實。但這個真正影響投資、妨礙發展的老大難問題,發展局卻事先聲明不屬於發機辦的工作範疇,並且絲毫未提解決方案。
土地發展機制多年來愈變愈繁複,不僅是因為官僚系的慣性作用,更因為整套機制的設計,從一開始便是服膺於一套心照不宣的管治思維:財政凌駕地政、 地政凌駕規劃。這種設計是為了使政府從土地榨取收入時享有最大靈活度,就算是犧牲土地服務公眾的價值,或城市規劃的質素,也在所不惜。
幾年前梁展文捲入的嘉亨灣事件,便是一個很好的例子:為了在賣地時「誘使」發展商高價投地,地契內故意不加入總樓面面積上限等參數,然後容許發展商 在申請建築圖則時鑽盡空子,到頭來建成的樓宇大大超出規劃的原意,變成人見人怕的屏風樓,政府卻處之泰然,因為這整場遊戲是意料之內。
「三監管」互不啣接
城市規劃質素差劣沒有明顯的受害人,就像股市內幕交易一樣,當人人受害時反而沒有大聲疾呼的苦主。這場遊戲有一個特點:政府和精於鑽空子的發展商是贏家,所以樂於讓遊戲繼續下去,結果公眾變成大輸家。
為了讓這場遊戲維持表面上的合理性,整個發展機制採用了「三監管」的設計:規劃、建築、地政三分天下。任何一項發展都要通過規劃署和城規會的規劃 大綱圖和總綱發展藍圖,獲屋宇署批出建築圖則,再受地政總署的地契條款制約。看似嚴密的制度,實際上在執行條例時有很多互不啣接的漏洞。
只須看看合和 Mega Tower 前後拆騰了二十多年,對發展商和社區街坊都是痛苦萬分。其中的皇后大道東一九六至二○六號地盤,發展商當初承諾交還土地,規劃署堅持劃為大眾休憩用地多 年,屋宇署卻批准建成QRE大樓,最後城規會被發展局要求自打咀巴,將地盤改劃成商業用地,地政總署則放棄換地要求。雖然看上去像荒誕劇,但是每一部門、 每一步驟都符合表面上的法定程序。這些法例程序究竟為誰服務?這個「三監管」的設計是為了方便營商還是方便操控?
弔詭的是,部門內的專業人員十分清楚這些程序漏洞的荒謬,不管是出於專業良知還是公眾壓力,他們多年來不斷努力,為整個規劃和設計過程添加愈來愈多 的技術指引和審批要求,務求低這些漏洞的荒謬性。這些專業努力的結果,卻反過來挑戰「財政凌駕地政、地政凌駕規劃」的設計,引起上層管治班子的不滿,認 為有人「阻手阻腳」,使長官意志不能暢順執行。與此同時,發展商只見審批程序日益繁複,市民則對制度的公正性信心盡失。
若果發展局長林鄭月娥真心為了簡化程序、刺激私人投資,對症下藥是重拾政府在二○○二年的承諾,推動未完成的城規改革。當時政府承諾在二○○四年推 出第二期城規改革條例,結果一直石沉大海。根據原來的改革方案,足以簡化城規程序、增加公民參與、強化城規會獨立性、使不同法規互相啣接、容納更多創意設 計,不僅對發展商更公平,對公眾權益也有更大保障。
上周鄭經翰和盤托出,他支持發機辦是由於自己為電台興建發射站所託非人而忿忿不平。大家不清楚他申請的細節,只能同情他的遭遇,但他的處事手法卻大 有商榷餘地。作為公眾人物,若果看見官僚主義誤事,理應循正途要求糾正程序,繼而推動政府改革,利人利己。但鄭經翰捨正途而到區議會和鄉事委員會找人幫忙 疏通,是否有鼓勵「拉關係」之嫌?
請鄭經翰以公益為重
一旦發機辦成立,特首和林鄭月娥可以堂而皇之幫忙「協調」,各部門主管在壓力之下,能否兼公辦理?一旦放鬆了環境、規劃和安全標準,誰是最終受害 人?對於不能親自致電曾蔭權和林鄭的升斗市民和中小企,他們則要繼續承受官僚主義和繁複程序之苦。鄭經翰親身說明的事例,正好引證了發機辦淪為人治溫床的 風險。
我邀請鄭經翰一起為公眾利益發聲,把發機辦變成肩負城規改革任務的發改辦(發展改革辦事處) ,打破官僚主義,屆時受惠的遠不止一座發射站,更包括千千萬萬渴望有公平制度和可宜居城市的市民。
公共專業聯盟主席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