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文章 | December 14th, 2007 |

2007-12-14刊載於《明報》
在印尼峇里舉行的聯合國氣候變化會議將於今天閉幕,究竟192 個國家及地區能否在此項關乎全球人類福祉的談判中達成「峇里路線圖」,將全球暖化的幅度控制在攝氏2 度之內,成為國際社會焦點。
剛於兩個月前獲得諾貝爾和平獎的政府間氣候變化委員會已確認,若氣候變化幅度超出攝氏2 度,很多國家將要承受災難性後果。
但要達至這目標,全球溫室氣體排放量必須在2015 年見頂,並到2050 年時減排50%(以1990 年排放量為基數)。
香港正處於一個非常微妙的位置:一個發展中國家內的發達城市。若特區政府願意肩負與工業化國家一致的減排責任,香港便可提升本身的地位,在氣候變化談判扮演積極角色,正如香港在世貿組織和世界衛生組織扮演的角色一樣,推動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多邊合作。
提升香港國際地位
國務院氣候變化領導小組組長蘇偉在峇里一個研討會表示,由於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協議是以國家為簽約單位,所以香港不能成為契約方,但國家歡迎香港在氣候變化議題扮演積極角色。
由於大部分與會代表均認同發達國家應在2020 年減排25%至40%(以1990 年為基數),特區政府既然以把香港建設成國際金融中心為目標,自然在減排責任也應與發達國家看齊,不能落後於國際形勢。
為達至在2020 年減排25%(以1990 年排放約3900 萬噸二氧化碳當量為基數),香港可以採取雙頭並進的措施:1. 調整政策,實行低碳發展模式:推行能源節約、更換清潔燃料、推廣可再生能源、實施建築物能源效益守則、回收堆填區甲烷氣等方式,使碳排放量在2020年時控制於4100 萬噸水平;2. 設立「低碳發展基金」,投放於內地的減排項目,以補償每年虧欠的1160 萬噸減排責任。按照現時每噸30 歐元的碳指標平均價格計算,特區政府應從08 年起每年向「低碳發展基金」注入約5 億港元,逐步遞增至2020 年時每年注入40 億港元,亦只佔2006 年GDP 的0.27%。若香港能進一步減排,注入基金的數額可相應減少。
為專業人士創造商機
特區政府可利用「低碳發展基金」主力投資在珠三角區內的減排項目,此舉不但可增加香港的國際地位,有助中國政府在氣候變化的談判,更可取得低碳發展帶來的協同效益,包括減少空氣污染,降低資源浪費,促進技術創新,為香港專業人士和工商界帶來新機遇。
特區政府更可參考澳洲政府,立法要求大企業進行碳排放審計,並向公眾公開每年碳排放資料。政府更應將預期的稅收減免措施改為與企業在氣候變化應對策略的表現掛,藉以推動企業社會責任。
但香港能否把握這些新機遇,端視乎特區政府有沒有政治決心。這次前赴峇里的香港民間代表團共19 人,但港府只派出兩位環保署官員參加最後3 天的會議。曾特首能否展示識見,配合國家應對氣候變化的進取策略,使港人能在國際社會感到自豪?
作者為聯合國氣候變化會議香港民間代表團團長、香港可持續發展公民議會主席
標籤: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