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報專欄 | October 15th, 2008 |

2008-10-15刊載於《信報》時事評論
河套區開發和港深機場鐵路都是十大基建中的兩個跨境基建項目。無疑每一個大型項目都需要經過周密研究,在過程中出現調整甚至被判定不可行而須放棄,都是正常不過的程序。但在研究過程中時刻保持科學求真的專業精神卻需要極大的勇氣。

河套區「綠色屏障」
十大基建去年還未有一個項目開工建設,預計在曾特首於二○一二年落任前能夠開工的只有六個:南港島線、沙中線、廣深港高速鐵路、屯門西繞道及屯門至赤角連接路、西九和啟德發展計劃;其餘四個:港珠澳大橋、河套區、港深機場鐵路和新界北的新發展區更未有確定的時間表。大家關心曾特首在今年的施政報告中除了宣揚各項進展之餘,能否誠實面對十大基建面臨的挑戰,從而因應調整。
一、深港願景的落差:深圳市剛在上月公布了《深圳國家創新型城市總體規劃(2008-2015年)》,把自主創新作為深圳市發展的主導戰略,而其中重點是加快城市環境建設,創造最佳人居環境,吸引高級人才聚集。深圳的發展主軸在於東、西、北三個方向,保留河套區的環境資源反而成為知識界主流的呼聲。
這邊廂,就在香港舉行的諮詢會上,新界原居民開始質疑,政府開發人煙全無的邊境河套區是否意味要拖慢新界北的發展,幾個零散的所謂新發展區究竟能有什麼成效?專業人士則指出全國高鐵的香港站明明可以設在錦上路,以發展元朗、錦田一帶成為副都市中心,為甚麼非要把總站設在西九的地底,強迫三百多萬新界人北上內地時須先往南走十多公里到九龍上車?
深圳市前瞻性的願景已經使香港的規劃相形見絀,為最少四個項目添加變數:河套區、新發展區、全國高鐵和港深機場鐵路。
二、市場投資意欲萎縮:過去一年進展較大的五個項目均有一個共通點:原先預計的私人資本投資影蹤全無,政府須承擔全部投資。
港珠澳大橋放棄招標,啟德郵輪碼頭招標失敗,西九推倒重來後由政府獨攬,沙中線和南港島線由政府全資興建,再租予港鐵營運。本來由政府投資基建並非壞事,但這意味項目毋須按照市場規律經過風險評估,項目是否可行全由曾班子說了算。按照目前低透明度的做法,工程部門不能向公眾公布詳細可行性研究,提交立法會的有限資料亦沒有熟悉專業的議員認真斟酌。加上政府高層屢屢不尊重專業意見,由外行領導內行而衍生的決策失誤風險大增。
「願景貧乏症」隱憂
三、工程界憂慮忽冷忽熱:很多工程界資深人士已經憂慮,政府不惜一切地推行十大基建,將會使投資額從目前每年兩百多億大輻飆升至兩、三年後的四、五百億,屆時創造的新價值只會跑到外來的公司和勞工手上,與政府聲稱為本地行業帶來可持續發展的目標背道而馳。況且十大基建原來的內容就已經遺漏了很多有利環境質素,能夠惠及更多工程專業的項目,例如高效焚化爐、淨化海港計劃生物處理工程、應對氣候變化工程、改善社區設施的小型工程等等,若果曾班子沒有按照專業意見及時調整基建項目的內容和進度的政治勇氣,將會使香港走上不少冤枉路。
深圳市社科院院長樂正指出,河套區的綠地是緩解深圳巿中心區熱島效應的主因;他的見識也同時反照出特區高層決策時患上的「願景貧乏症」,從來未有深究「為何發展」、「為誰發展」的根本問題。今年施政報告的最大隱憂,是曾特首繼續把口號式的十大基建視為首長工程的政治任務,不惜代價「頂硬上」,變成「後金融海嘯期」一個尾大不掉的包袱。
公共專業聯盟主席
標籤: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