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文章 | January 8th, 2011 |

《明報》

政府以「保育中環」割裂半個政府山,興建一座與渣打銀行大廈及滙豐銀行大廈高度相若的甲級寫字樓,內有五層商場,淘空了整個政府合署西翼的土地。這個構思,是否就是2006 年與民主黨交換條件的所謂「保育山」的神髓呢?

以 一個三十後的老人來看, 「政府山」與政府合署有說不完的集體回憶。回顧二次大戰後,英國人重建政府合署,那時西翼的工地,都是單幢的木建兵房,與澳洲維多利亞省的Timber Top(英王儲查理斯早年寄宿的學校)的簡樸、刻苦和拓荒式的工作生活方式相若。那時的建築師、工程師,包括土木、結構、機電和港口工程師等,都喜歡穿白 短袖恤衫,白短褲和白長襪的Safari裝,令人有樸素親民的氣息。

用料布局實而不華

政府合署建築物的外形、 用料和布局,實而不華,盡顯當時實用主義的建築風格,在當時戰後的英聯邦建築界內評價極高;但更深層次的是政府山上洋溢的管治精神。試想想,香港從一個蕞 爾小島蛻變成東方之珠、亞洲四小龍,多年來列為最自由和最具競爭力的世界級城市,在許多國際性的經濟和金融領域上,都能以獨特的非主權國家佔一席位;在國 際貨幣上,港元亦能自由兌換。這都是「政府山」蘊藏的intangible(不可捉摸)的管治思維的源泉,亦為當年引以為榮的一流政務主任團隊搖籃。

這 次政府以Public Miller Triton LLP 報告「典當」半個政府山,為建造一座與政府山絕不協調的甲級寫字樓和多層商場鳴鑼開路。其實Michael Morrison的立論十分清晰,就是政府山上的政府合署三翼,與禮賓府及聖約翰大教堂等建築群布局合理,建築外形與設計風格等,亦具優雅和實用建築主義 的精粹,保持其歷史傳統價值,以不動為「上策」。如要改動,則西翼因歷史價值與建築元素較東中翼弱【註1】,可作改動,是為「中策」。假如真要改動西翼, 則重建的西翼,必須在整體上應保持現有建築物的範圍和高度(只有西翼的西端,才可考慮興建「較高」樓層的建築物),是為「下策」。

斷章取義採用「下策」

這 次政府斷章取義,在既非缺水缺糧的經濟環境下採用「下策」。以筆者意見,空置後的西翼,應以「3R」的持續發展的建築思維(則Renew, refresh和reinv igorate)和讓非牟利的團體進駐,如平機會、消費者委員會,或半官方式的申訴專員和私隱專員等。這樣既可提升西翼的外貌與內涵,令它再振翅高飛。

專 家建議的西翼未端(則因街影日照條例而傾斜的建築部分),可另行設計為一具彫塑性的建築通道,帶上政府合署三翼的平台花園,打造為一市民共用的花園公共空 間。現成的西翼餐廳層,則可與這花園公共空間連結一起,為中區的上班族提供一個大眾化的午膳地方。這樣既「保」且「育」的政府山,既可東往香港公園,南往 禮賓府與植物公園,西沿下亞畢諾道,與藝穗會、雲咸街的畫廊,中區警署的古蹟文物保育,未來中環街市的城市綠洲,再加上兩條北斜路的蘭桂坊和蘇豪的餐飲 帶,這才是「保育中環」應具的神髓。

近來政府施政,流行即興式的見步行步,缺乏整體性與連貫性。民主黨的「一棵樹」和「保育山」兌換九票建 添馬艦總部的賬是要兌現的【註2】。擔心的是,現在曾班子已陷入看守政府的「Anything he touch,itbreaks」的艱辛時期(西九的大天幕與中區警署的大竹棚),如果再利用「保育中環」四字只諮詢中西區區議會,或利用城規會繞過立法會 推動這個「下策」,則更是愚昧。看來一個更長的與民並商「保育中環」的諮詢期,捕捉全港市民對政府山的感情價值與倦戀,是必須的。

註1:其實這正是英國人層次格局分明的聰明。因中翼除了行政立法會議廳外,就是輔政司署和財政司署的辦公廳,東翼則是律政司署和工務局,西翼則為與市民交接多的部門,既方便接待市民,亦可保持東中翼的寧靜。建築物的外形與用料層次,也正正反影了上述功能的層次。

註2: 「一棵樹」是中翼前的百年紫檀,應全無問題。但「保育山」如何「保」和如何「育」,正是全港市民都要深入諮詢。作者為退休建築師李鉞

標籤:, ,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