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新聞稿 | February 24th, 2011 |

新聞稿

漠視矛盾 累積民怨

公共專業聯盟對2011年度財政預算案的回應

本智庫認為,本年度的財政預算案只是因循過去幾年的做法,以一次性和欠公平的方式,有限度回應市民分享經濟成果的訴求,沒有把握財政資源充裕的契機,處理本港的「深層次矛盾」。我們相信,此舉只會使民怨在草根和中產階層中間日積月累,深化矛盾,使下一屆政府面對更大的社會危機。

1. 經濟成果分配不公

財政預算案沒有具體交代交通津貼的安排,原因是立法會仍未通過有關建議。其實,最低工資時薪若增加3元,該等僱員每月便可多收取624元薪酬,根本無需由政府提供交通津貼。尚需指出的是,交通津貼並不公平,因為所需款項由所有納稅人負擔,而不是由僱主負責。

由此可見,特區政府所謂「致力縮窄貧富差距」,只是口惠而實不至。本智庫在上一年度就財政預算案向政府建議:以2017年為目標年份,把堅尼系數從0.533(2006年)降至0.476(1991年);有了高層次的政策目標及具體指標,相關政策局及部門自然會制訂配套政策措施。

本智庫認為,政府一直未能制定有效的政策,增大僱員佔經濟成果的份額,而種種零碎的福利及補貼又只是臨時或一次性措施,實際是漫無目標,未能朝著化解貧富兩極化的方向著力。今次預算案提出的「大社會,小政府」原則,只是空談。

2. 錯判房屋供應及置業需求

大量外資,特別是內地資金來港購買物業,為本港物業市場帶來大量額外需求,單靠增加土地供應已不能夠解決問題,更何況緩不濟急,要數年後才能增加住宅單位的實質供應。再者,政府用於安慰市民的未來樓宇落成量並不可靠,因為近年新落成的單位中,只有約一成於同年出售,故新單位落成量並不等同新單位供應量。近年新單位供應量有限,不單造成市民置業難問題,也促使租金大幅飆升。

本年度財政預算案以增加賣地為應付房屋供應及置業困難的主要手段,實際是迴避矛盾。特區政府必須正視兩個現實情況,其一是市民的居住及置業需要,其二是本港地產商近年興建中下價樓宇的興趣不大,鍾情於發展豪宅冀能「少做多賺」。基於此,本智庫在去年政府有關資助置業的諮詢中作出建議,認為特區政府應復建居屋,初期建屋量為每年八千個,直接回應市場供求失衡情況。

3. 商厦供應藥石亂投

近期本港甲級商廈租金飆升,財政司司長雖然表示會設法增加寫字樓供應,問題是遠水救不了近火,預算案演辭沒有交代寫字樓的短期供應,以矯正市場上供應短缺的預期,沒有為熾熱的商廈市場降溫。

其實,新政府總部啟用及引發的政府部門調遷,相信可騰空不少商廈樓面回歸商業用途,包括:律政司現時租用的海富中心、統一中心等樓面;及立法會現時租用的花旗銀行大廈樓面。

倘若甲級寫字樓供應過份緊張,財政司司長甚至可以指示金融管理局遷入舊政府總部西翼,把國際金融中心2期(共購買了14 層)的昂貴物業出租或出售。有關安排更可為金管局增加收入及降低行政費用,為納稅人節省大量金錢。此外,特區政府還可以押後拆卸美利大廈,改為商廈用途,為期十年。

本智庫其實曾多番建議,特區政府長遠而言需把更多政府部門遷往新界地區,有關調動既可騰出市區昂貴地皮供商業用途,更可帶動新界經濟發展,創造就業,又可改善上下班時間的交通流向,及減輕市民居住負擔

4. 大學資助學位增幅不足

特區政府空有發展知識型經濟及六大產業的口號,在人才培訓方面卻沒有強而有力的措施,只願增加大學一年級資助學額五百個,增幅顯然不足以應付本港新型經濟的需要,更無法進一步通過更普及的高等教育,以增加社會流動。

本智庫在去年建議:特區政府應大幅度提高大學本科生名額,中短期目標是讓所有合符大學最低入學要求的中七畢業生,均能升讀大學本科課程,以全面提升本港勞動力的質素。據此,特區政府應增加3 000個第一年學士學位課程資助學額。各大專院校應靈活調配大學本科學位名額,開設多元化課程,以配合多元化知識型經濟的發展要求。可惜今年預算案在這方面了無寸進,令人失望。

5. 錯失建立「市民戶口」的時機

財政司司長歷年來「派糖」,只限於減電費、減差餉等措施,始終無法公平而有效地惠及「五無」人士,根本原因是政府未有做好方便財富再分配的「基礎建設」。其實,本智庫在2008年度財政預算案的建議中,已建議特區政府為全港市民成立「市民戶口」,從每年的財政盈餘中撥出若干部份注入戶口,幫助市民在不同人生階段充實自己及應付退休生活的需要。

設立「市民戶口」這基礎設施後,政府可以靈活地向不同階層的人士,按照客觀公平的準則,還富於民。可惜直至今年,「派糖」方式仍然不思改進,苟且因循,只向強積金戶口,未能照顧沒有強積金戶口市民的退休保障問題。

公共專業聯盟

2011年2月24日

傳媒查詢:黎廣德 (91256505)  莫乃光 (91955156)

標籤:, ,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