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報專欄 | June 24th, 2010 |

2010 年 6月24日 刊 《信報》專業眼

甄文星
公共專業聯盟
www.procommons.org.hk

塌樹又殺人了,再次暴露特區政府政出多門、互相卸責的嚴重問題。曾蔭權繼任行政長官後,恢復政務司司長及財政司司長督導政策局、領導政策委員會,及扮演協調部門運作的角色。據此,特區政府的施政理應較前順暢,跨部門政策問題應處理得較好,但事實並非如此。見微知著,試舉以下幾件民生事件作例子。

政出多門  無人駕駛

申訴專員公署(公署)上月發表新一輪的直接調查報告,指出有關運輸署「沒有認真及妥善處理」公共運輸交匯處違例停泊單車問題的投訴成立,批評該署作為有關設施的「使用部門」,卻沒有「履行管理責任」。問題背後還有複雜的背景,其實去年的公署報告從街道管理角度出發,建議民政事務總署跟進單車管理問題,包括交匯處的違例停放單車問題。

地方行政督導委員會作為跨部門合作的平台,嘗試牽頭處理單車違泊問題,但民政事務局常任秘書長即使作為跨部門會議的主席,也無法幫助運輸署解決欠缺相關法律授權及執法資源等問題。諷刺的是,政務司司長去年十一月回應申訴專員年報時表示,政府「正採取積極的行動,落實(公署的)有關建議」,這顯示他根本不掌握運輸署的抗拒情緒,也未能有效統籌及督導,沒有指示運輸及房屋局為運輸署排難解憂。

若未能正本清源,即使部門嘗試協同操作,也沒法根治問題。政府就單車違泊問題的應對措施包括跨部門合作清理單車、增加三百多個單車泊位、研究設計單車停放架;但問題的根本原因是單車泊位不足、位置不方便、缺乏管理以至盜竊頻生,更重要的是房屋署作為全港最大的業主竟然沒有獲邀合作處理。由於未能把握問題的關鍵所在,相信違例停放單車問題不斷重覆出現。

人走茶涼  遇難即退

另一失敗例子是綜合電話查詢中心,或稱「1823政府熱線」。該電話查詢中心先後在2003及2007年兩度被公署調查,其中一項批評是覆蓋範圍未能擴及所有政府部門,逐步取代各部門繁多的電話熱線。

人走茶涼,是服務擴充失敗的原因所在。該中心隸屬效率促進組,而效率促進組則直接歸政務司司長管轄。可是,曾蔭權在2005年升任行政長官,繼任的許仕仁因常蹈故,以至任內參加綜合電話查詢中心的部門沒有增長。面對公署的第二次調查及批評,唐英年更反其道而行,縮窄了該中心的職能範圍,包括從該中心的名稱中刪除「綜合」一詞,修改該服務的使命宣言,及在服務簡介中不用「政府熱線」的字眼。這完全是消極退步的表現。

政府在2006年就樓宇單位滲水問題設立的聯合辦事處,是另一失敗例子。該辦事處的構想本是透過食環衛署、屋宇署之間的合作,更有效地確定負責處理的部門,提高個案處理效率及減少投訴,但效果並不理想,更招致公署的調查。政府的回應方式是收窄處理滲水投訴的範圍,排除獲法律賦權處理以外的個案。根據新的定義進行統計,投訴數字當然「大幅減少」,毫不費力便能「達到政策指標」,可憐深受滲水問題困擾的市民,只好自求多福。

人命何價  血淚換不到教訓

去年發生大樹倒塌壓斃途人慘劇,政務司司長領導跨部門小組制定相關政策,委派專責官員統籌其事,並成立兩個辦事處領導樹木管理和綠化工作,至今專責管理架構漸見規模。政府目前在樹木管理工作的表現強差人意,但顯示政府辦事能力的表現,很大程度取決於有否下定決心。剛發生的沙田圓洲角塌樹殺人事件再敲響了警鐘,顯示政府沒有全力應對,沒有根治問題。

還有樓宇僭建火警隱患問題,每次致命火災後都會重提;空氣質素差劣每年導致數百人提早死亡;新界非法傾倒泥頭問題無法禁絕,雨季來臨將威脅居民生民財產。問題的表像是政出多門,各自為政,問題的實質是官員敷衍卸責,缺乏管治意志。

在特區政府的行政架構中,政務司司長及財政司司司長在確保政策制訂和實施的協調上擔任重要角色;政府網頁更強調,「在涉及多個決策局的事務方面,這個角色尤見重要。」跨部門合作成效不彰,應向誰問責?

標籤: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