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文章 | April 29th, 2010 |

2010年 4月29日 刊 《明報》

4 月15 日,冰島火山爆發噴出的灰雲飄到英國,全國機場被迫關閉;同日晚上,三大黨領袖舉行了英國競選史以來首次電視辯論,改寫了全國的政治生態。筆者由於原定返 港的航班取消,被迫滯留英國,得以近距離觀看這兩星期高潮迭起的大選風雲。

過去60 多年來,英國由工黨和保守黨輪流執政,第三大的自由民主黨雖然在上次大選取得超過兩成選民支持,仍然一直無法左右大局,誰料到一場電視辯論,使保守黨入主 唐寧街10 號的如意算盤岌岌可危,更可能打破兩黨輪流執政的慣性,重新燃點人民參政的熱情。

過去幾年,自由民主黨的民望大約企穩在兩成 左 右,與工黨近三成及保守黨近四成的民望相差一大截。但在電視辯論中,自由民主黨黨魁Nick Clegg 一鳴驚人,民望跳升至三成上下,與保守黨不相伯仲,把工黨現任首相白高敦壓在後頭,迫使兩大黨改變競選策略,承認這場大選已經變成三頭馬車之爭。

選 民厭倦權貴政治

Clegg 的冒起,在於他能夠直截了當,向選民傳遞一個觸動人心的信息:在兩大「舊黨」幾十年來眉來眼去的管治下,政治已經淪為權貴玩弄的工具,不但與人民脫節,更 使社會變得極不公平,我們還能忍受下去嗎?

自由民主黨的競選口號,並非如保守黨般套用奥巴馬的「求變」,而是「造福於你的改 變」(Change that works foryou) ,開出的藥方則是四項以「公平」為主軸的政綱:

一、公平稅制——堵塞富人逃稅 的漏洞,建立更符合「能者多納」原則的稅制,保障照顧弱勢社群的基本開支;

二、公平機會——推行小班教學,讓八成多無法負擔昂貴私營學校 收 費的兒童,同樣享有優質教育的權利;

三、公平經濟——推動綠色經濟,創造多元化就業機會,改革銀行監管方式,避免金融業「一業獨大」;

四、 公平政治——改革議會選舉制度,全面民選上議會,引入選民公投罷免失職議員的新制度。

驟眼一看,你可能誤以為這是公民黨的政綱,卻原來英 國 今天面對的社會問題,確實與香港有不少驚人的相似之處。

公平社會成核心命題

在金融海嘯中,英國政府為了挽救銀行業,導致 今天 債台高築,無論誰上台執政,都必須設法減債,否則有步希臘破產後塵之虞。減債無非只有兩途:增加稅收或縮減開支,而這兩者的取捨則直接指涉「誰受惠、誰負 擔」的要害,亦即是「如何建立公平社會」的核心命題。

英國選民對於政府動用公帑挽救金融業,但銀行高層卻大派花紅,早已民怨沸騰。最新的 調 查指出,英國頭1000 名富翁,去年總資產暴增三成,達3350 億英鎊之巨,相當於國債的三分之一。

與此同時,全國失業率飈升至十 多年 來新高,但房價卻一直上漲。單在倫敦市,已有180 萬家庭輪候政府「廉租屋」;年輕人在沒有父母資助的情况下,首次有能力置業的年齡,從10 年前的30 歲,升至今天的37 歲。估計在2020 年,平均年滿45 歲的「年輕」夫婦,才有能力購買他們人生中的第一幢住房。

很多英 國選民不禁發問:這就是他們胼手胝足,辛苦建立的公平社會嗎?

與此同時,兩大政黨卻在傷口上撒鹽:多名國會議員被揭發濫用公帑,報銷私人 開 支,但政治體制改革之議則多年來在兩黨之間拖拖拉拉,慢似蝸牛。這種兩黨表面競爭,實質維持現狀的格局,使人民對政治建制信心下降,議政熱情日減。

電 視辯論引爆政治火山

但今次史無前例的電視辯論把政策爭議帶進家家户户,加上自由民主黨對建制的挑戰,使英國重拾整代人已經遺忘的政治熱 情。

民 主制度的可貴之處,正在於選民可以運用自由意志,在失望中尋找希望。自由民主黨一系列建基於公平價值的政綱,正好回應了選民求變和厭倦舊建制的訴求。有趣 的是,工黨同樣掌握選民心理,以「一個全民公平的未來」(A future fairfor all)爭取連任,而保守黨則發表一份題為「邀請你加入英國政府」的競選綱領,強調改革體制,還政於民。除此以外,英國選民還可以選擇蘇格蘭或威爾士的地 區政黨,或極可能在今次大選中首次取得議席的綠黨,甚至主張退出歐盟的獨立黨,好不熱鬧。

由於英國下議院沿用單議席簡單多數制,三黨僵持 不 下的結果,很可能是工黨總票數得票最少,卻取得最多議席。屆時自由民主黨的取態,便足以決定工黨或保守黨中,哪一黨能組成聯合政府。若果將來下議院的選舉 制度,按照自由民主黨的要求改革,向比例代表制靠攏,英國便有可能像德國一樣,長期出現多黨共治的聯合政府。

即使在英國這種老牌民主議會 國 家,一旦選民漠不關心,特殊利益便會佔據所有政治權力真空,然後不斷重複告訴你:維持現狀是如此合理,你毋須操心,更不要管什麼「口舌之爭」,讓我們管治 下去好了。這種耳熟能詳的論調,香港人豈會陌生?

投票箱的蝴蝶效應

其實香港的貧富懸殊、樓價失控、教育機會不公、資源分配 失 衡、政治權力壟斷的現象,比英國嚴重何止10 倍。眼看電視辯論後,英國選民在大街小巷的酒吧裏,口沫橫飛地爭議政黨開出的藥單、如何才算公平合理、誰有能力、誰可信賴、如何用選票達到目的,令人驚覺 香港人在「冇得揀」的政治制度下,損失是何等慘重。

英國大選證明了民主與民生不可分割,但當政黨無法公平競爭的時候,選民也無法為自己和 下 一代的福祉作出抉擇。民主不彰的直接代價,是無法建立公平社會,絕大多數人成為受害者卻無處發聲。

投票箱有如一隻魔術箱,誰也無法預知 一次 結果對未來的影響。正如「蝴蝶效應」的混沌理論所言,無人能準確預測一隻蝴蝶振翅,如何導致一場風暴誕生,但誰也不能否定,一張投進票箱裏卑微的選票,與 未來時局巨變的關係。

有歷史學家指出,上次冰島火山在1783年爆發,氣候變遷導致民不聊生的連鎖反應,是6 年後法國大革命的導火線。200年後,一場火山灰使英國機場關閉六天,損失數十億英鎊。3 場電視辯論(最後一場在本周四舉行)猶如引爆了政治火山,使很多本來對政治冷漠以至絕望的選民,重新發現自己手中一票的價值。英國大選投票後10 天,便是香港5 月16 日5 區補選投票日。無論在英國或香港,選民的每一票,都是一次蝴蝶效應的重要實驗。

作者是公民黨副主席

黎廣德

標籤: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