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報專欄 | January 15th, 2009 |

2009-01-15刊載於《信報》專業眼
毋庸置疑,香港正陷入經濟衰退。本地生產總值(以當時市價計算及按年比較增幅)已連跌兩季,自二○○八年第一季的百分之九點八下跌至第三季的百分之三點八。多項最新經濟預測也紛紛調低了今年經濟增長的幅度,有些更是負增長。雖然特區政府最近宣布一系列挽救經濟方案,但整體的觀感仍是老調重彈。
財政司司長在二○○九年二月底發表的財政預算案,能否闡述一套引領本港經濟持續發展,及進一步提升本港的競爭力和整體生活質素的構思,是至關重要的。
我們認為財政司司長在制訂新一份財政預算案時,應採納以下原則:一、善用公共資源以推動社會經濟發展;二、廣泛應用資訊及通訊科技;三、加強人力資源培訓;及四、邁向「最適宜居住城市」的目標。
須從根本開始檢討
當前的經濟動盪局面暴露了本港經濟的弱點,特別是營商環境每下愈況,租金及營商成本日趨高昂,已嚴重損害本港經濟活力,然而特區政府的挽救經濟方案,卻沒有有力的應對措施。
特區政府應檢討經濟及財政政策的基本元素,以改善本港的營商環境和競爭力,其中包括:一、本港的土地政策應予以檢討,冀能發展具競爭性的市場環境,以平衡物業市場中買家與賣家的議價能力;二、在都會核心以外地區宜發展不同級的商業網點,提供酒店、服務式住宅、政府辦公大樓等設施,不應只偏重住宅物業;三、認真檢討基本工程儲備基金的操作模式及收支安排,使公共資源能發揮最大效益,就本港的長遠發展提供額外的財政資源;四、重新評估「十大基建」的成本效益,包括分析其經濟和社會效益,及能否符合可持續發展原則,以回應公眾對成本效益方面的關注。
加快小型工程與資訊基建
「十大基建」沒有一項已正式動工,對創造就業而言,基本上是遠水不能夠救近火,特區政府應就民之所急,從速分配資源及提供人手以推展各項小型改善及維修工務工程;更重要的是,香港應趁機建構一個具世界級城市規模的資訊科技基建體系,同時推動商界廣泛應用資訊科技和提升網絡互聯的程度。
在創造職位方面,特區政府只顧擴充公務員隊伍,卻沒有回應其他公營部門的需要、人手短缺的問題,其實在社福、護理、教育界均有類似的聲音。以學校教育為例,我們建議特區政府因應教育改革及教職員面對壓力日增的問題,和配合個別學校的情況,提供雙倍「學校發展津貼」特別撥款予資助小學及中學,聘請以下四類人士:一、協助推行融合教育的教師╱助理;二、文職人員;三、圖書館管理員;四、體育教練或藝術教師。津貼水平應提升至每校每年約一百萬元,可讓學校靈活運用以應付特殊需要。
超越「十大基建」胸襟
眼前一點,鑑於近期多項公共交通工具增加票價和撤銷搭乘優惠,我們認為特區政府應提供一些惠及全港市民的紓困措施,向公共交通工具乘客提供百分之三十的折扣,為期一年。
在長遠規劃方面,特區政府應具備超越「十大基建項目」的視野,展現更宏大的氣魄,致力把香港建成「最適宜居住的城市」,通過採納可持續發展原則及國際標準,以達致改善生活質素的目標,包括遏止空氣污染惡化、確保海水與用水潔淨並符合國際標準、推動低碳經濟、開發清潔能源、為長者創造一個無障礙社會、和發展副都市中心,以建構一個多元化的真正國際級城市。
金融海嘯中,我們對政府自然有更高要求,更不能容忍公帑花不得其所。
公共專業聯盟研究主任
標籤:, ,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