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報專欄 | July 8th, 2011 |


莫乃光
公共專業聯盟副主席
www.procommons.org.hk

 

你相信嗎?香港號稱亞洲國際都會,英語又是法定語文之一,可是英語廣播竟如此不濟:既嚴重缺乏本土製作的英語節目,更非全港處處可以收聽。海外人士固然難以透過本地英語廣播增進對香港的認識,更遑論市民可藉此掌握全球資訊!須知英語至今仍是國際交流及信息傳遞最重要的媒介,本港英語廣播實在有損國際城市的聲譽!

 

香港現時共有五個英語電台頻道:其中四個全英語廣播,還有一個中英混合頻道。五個頻道中,兩個由私營電台經營,分別是商業電台的AM864及新城電台的采訊台;另外三條由香港電台主理。

AM廣播與時代脫節

資訊科技發展一日千里,網上廣播、數碼廣播日趨普及,採用AM頻道收聽廣播的人可謂絕無僅有。可是,本港兩條私營英語頻道和港台第三及第六台均採用AM廣播,實在匪夷所思。

 

FM覆蓋也有很大限制。港台第四台以FM廣播,可以覆蓋全港,但該台採用中英語混合廣播,主要播放古典音樂。港台第三台則提供有限度的FM廣播服務,既不覆蓋九龍及新界大部分地區,香港島也只是外籍人士聚居的中西區及南區才能接收到。

 

本地製作的英語節目更乏善足陳。幾個英語電台中,只有港台第三台自行製作較多數量及種類的英語節目,如新聞時事、文化資訊等。其他如港台第六台無間斷轉播BBC World Service的所有節目,另港台第四台則播放古典音樂等。歸根究底,問題根源在於港台發展停滯不前,英語節目製作仍沿用回歸前的模式,英語頻道的節目表「十年如一日」,更糟糕的是製作範圍與人員編制不斷萎縮!

 

私營電台方面,新城采訊台只有兩類節目:其一是轉播中央廣播電台英文頻道的財經消息,歷時約一小時,其餘時間均播放英文歌曲。AM864除每星期兩天各兩小時的少數族裔時段外,全部播放英文歌曲。

 

將來英語廣播頻道更是買少見少。日後啟播的十三條數碼頻道中,竟然沒有一條英語頻道,加上新城電台的AM頻道將會取消,於是只剩下一條私營英語頻道,進一步削弱英語節目多元化發展的可能性。

 

以發牌條款改革英語廣播

特區政府將英語廣播定位為「主要為居港的英語人士提供各方及本地資訊」。從上述情況看來,本港公共廣播服務顯然未能兌現有關承諾。粗略估計,能操英語的居港外籍人士可能達數十萬之多,其中數萬更是專業人士和技術、行政或管理專才,他們對資訊,包括本港以至外地資訊的需求是不容忽視的。更重要的是,本地製作的節目才是展示道地文化、風土人情、時尚潮流的最有效途徑。它們有助豐富並加深外籍人士對本港作為盛事之都的體驗。

 

基於此,特區政府應切實整頓並推動英語廣播服務的發展,包括善用現有頻道、做到全港覆蓋,及增加本地製作的英語節目等。

 

港台作為公營廣播機構,改善英語廣播服務實在責無旁貸。特區政府宜增撥資源,另港台宜調整其製作方針,以收立竿見影之效。

 

特區政府也要扭轉私營英語廣播半死不活的現況,確保最少兩個私營電台繼續運作,鼓勵他們發揮創意提供更多元化的節目。具體而言,特區政府可考慮透過發牌條款作出相關規定。

 

中英文混合廣播成契機

為善用珍貴的頻譜資源,及進一步擴闊市民的國際視野,可考慮優化現時港台第六台只轉播BBC節目的做法,改為分別於不同時段轉播多個國家及國際傳媒的英語頻道,如內地的中央人民廣播電台、日本的NHK、中東的半島電台、美國的CNN等,也可考慮設立少數族裔時段,例如菲律賓、印尼話等。

 

作為英語廣播改革的一項嘗試,可以考慮發展混合廣播頻道。混合廣播頻道包括在不同時段採用單一語言製作,或在同一時段使用兩種或以上語言進行廣播的節目。德國等歐洲國家的經驗顯示,國家母語與英語混合廣播,既有助促進本地人與外國人相互了解,又能讓市民熟習雙語溝通。香港電台宜把握數碼廣播的契機,設置最少一個採用中、英文混合廣播的數碼頻道。事實上,港台有多年製作英語節目及雙語混合節目的經驗,因此在音樂節目以外的其他節目時段進行雙語廣播,甚至製作同時以兩文三語進行討論的節目,相信可以應付得來。更重要的是,上述類型節目有望成為香港這個亞洲國際都會的獨特品牌!

 

 

 

標籤:, , ,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