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報專欄 | May 6th, 2011 |


莫乃光

公共專業聯盟副主席

www.procommons.org.hk

 

特區政府的管治,已「淪落」到什麼水平?只要翻閱近期的報章港聞版,拿出數件看似「個別事件」的新聞拼在一塊來看,便可見到一幅「敗象全圖」。

教育局上月宣佈,今年九月落實學生課本和學校採用的教材分拆定價出售,以求令年年加價的教科書可以有減價空間;但結果書商說從未有與教育局達成協議,單方面宣布今年照樣平均加價百分之三至五,部分高達一成。書商姿態強硬,似乎有意「反枱」;教育局也不甘示弱,直指書商要求政府撥款給學校向書商「包底」是不合理,不會接受。至四月七日,兩大書商拋出「最終方案」,表明舊版教科書不能分拆,只能由今年的新書做起,並重申教育局必須額外撥款給學校購買,但教育局指新書只佔總數量5%,不符公眾期望。誰是誰非,自有公論。不過,政府至今無計可施,拖延下去,只苦了家長。

火頭處處 商家高調頑抗

另一邊廂,公立醫院醫生高調投訴來港產子的內地孕婦過多,令醫療質素下降,迫使食物及衛生局回應,局方才急忙召來私家醫院代表討論限制內地孕婦來港產子,這樣才引發出一系列複雜的問題:私家醫院接生的相關配套設備不週全,令問題嬰兒要轉送公立醫院,增加對公立醫院的壓力;私家醫院增加接生數目,要向公立醫院挖角,更凸顯醫療人手不足,政府在培訓方面亦缺乏長遠政策等。私家醫院強硬回應,拒絕減收,給市民印象是只顧自己盈利而不理社會整體利益。雖然政府表示對解決問題有信心,但大家已清楚看到政府實在處於弱勢。

還有「未推出、先爆煲」的最低工資法例。在最低工資法例實施前,代表僱主的商會相繼出來高調呼籲老闆們把法定休息日定作無薪,才揭發原來法例還有這個漏洞,令基層市民懷疑每小時廿八元的水平原來很可能是「呃秤」的,而勞工及福利局發出的指引卻軟弱無力,完全未能保障基層工人的休息日工錢和「飯鐘錢」。勞資雙方在新法例尚未實施前,已經「打成一片」,政府完全無能為力。

基層市民面對「無良老闆」的欺凌,連中產也並不好過。號稱香港第一個中產屋邨的美孚新邨,因為發展商獲當局准許在距離現有住宅只有「咫尺」的空地建「屏風樓」,令數百人包括不少中產居民「瞓街」抗議示威。

親疏有別 墳墓早自掘

表面上看,這些事件都顯示出商家無良,唯利是圖,拼死賺盡最後一仙的利潤,完全沒有任何企業社會責任。香港的社會不安,深層次矛盾,都是地產、大企業霸權所致。然而,筆者既不會完全反對這個說法,但也不同意有些人說,企業以利潤最大化為唯一目標是必然的,沒有其他責任。筆者也希望提出,政府在這些矛盾中也要負起很大的責任,可說絕對是責無旁貸。

在所有以上的例子中,政府都是最重要的角色之一,而政府各相關部門都在制定或執行其相關政策時失敗了,結果就產生了以上的惡果。例如,在教科書例子中,政府過分相信書商的「協議」承諾,結果分拆定價一拖再拖,如被玩弄於掌中;內地孕婦來港產子問題上,政府就是對公營醫療系統的壓力後知後覺,甚至無視此危機實乃源於居留權的法律問題;於最低工資法例上,當局的計算方法根本就漏洞處處,讓商家可盡情利用。

為什麼政府各部門的高官和技術官僚,會犯上這麼多的失誤?筆者要問,失誤會否是源於官員不肯或不敢向企業利益說不,就是看到有問題可能出現,也不想及早處理,結果問題愈拖愈大,不可收拾,更令市民對官商勾結的指控,深信不二。

筆者不想暗示政府官員在這個年代仍然是「父母官」,但若我們把政府比喻為父母,商家和市民就當為兩個子女,父母對子女至少要公平,不應偏幫其中一個;但若是這父母「親疏有別」,偏愛其中一個兒女,則必導致家無寧日,社會的代價便大了,就像我們香港現在面對的。除了社會代價,還有破壞政府管治能力和威信的政治代價。當政府官員貫徹親疏有別價值觀,不敢對工商界說不,不肯預早面對及處理必然爆發的問題,只會自食其果。

 

標籤:, ,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