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文章 | March 5th, 2011 |

《明報》
2006 年中,立法會動用了當時盈餘的一半(52 億)和四公頃的貴重地皮興建政府總部,以「一棵樹」和「保育山」六個虛無的字,兌換了當時民主黨的九票。當時筆者已說: 「一字值一個半票(則每字8.66 億元),民主黨們,你們認為政府肯信守上述六個字,而「政府山」不作地產項目?歷史很快就會告訴你們」。

「政府山」不是新創作

五年後的今天,在發展局局長林鄭月娥還在說延長政府西翼建32 層的甲級寫字樓和五層地底商場的諮詢期時,財政司長曾俊華已在2011-12 的財政預算報告的35 段,為政府西翼的甲級寫字樓和淘空半個政府山鳴鑼開道。

事實上,在添馬艦政府總部還未動工前, 「政府山」的棋盤推手早已展開。

回歸前的建築署已有政府山重建政府合署的初步方案。繼後亦有用「公私合營」發展模式的建築模型,放在輔政司署的辦公室。政府山的地段合併棋局,早已開始。

這次政府先以綜合發展區的形式,先吃邊陲的西翼,進而或以保育形式,吃掉終審法院(即前法國傳道會大樓),最後的東中兩翼,自是以「哪能暴殄天物」的形式全部吃掉。這樣一個與愛丁堡及皇后廣場、大會堂及和平紀念碑,同具歷史與城市規劃價值的「政府山」,就此灰飛煙滅。

前 地政總署署長劉勵超可能忙於土地供應,出入多年政府合署而少讀香港歷史,認為「政府山」是保育者的虛構名稱。無論是早至1840 年代的舊文獻或是近代文獻,一直都用「政府山」這名稱,劉勵超對於他認為「政府山」是保育者的純粹創作,令人感到相當詫異。筆者建議他多到圖書館,翻閱文 獻,或多與退休或現任的同僚溝通,以擴闊視野。劉先生身為土地的總供應者,而如此昧於「地情」,真是可惜!

西九還在曬太陽

筆 者最近到上海一遊,深深體會到上海既在建築飛躍進步的同時,亦能平衡保育和活化古建築物(不是單以年代計算,而是以每個城市歷史的章節的代表作為評選)。 站在那已完成的黃浦江畔外灘大道雙層地下交通與管道層上的江畔行人步行區,遠看,外灘那百多年的建築群帶與對岸陸家嘴的新型建築群,回看我們政府的施政思 維,怎不唏噓?還有的是外灘古建築群後的「洛克外灘」,地盤已全面封板;我們的西九文化區,還在繼續曬太陽。

紫檀樹不倒,已是不爭事實。如 何活化「保育山」,須注入新的公民社會的生命力,這包括保育者、專業團體、有良心的退休公務員與政黨等。在現今瀰漫悲情的香港社會中,政府何不放下身段, 利用此機會還地於民,排解目下高漲的官民對立,營造民間與政府的良性互動契機,共建「環珠灣區」內「一國兩制」的宜居城市呢?

公共專業聯盟委員李鉞

標籤:, ,

Leave a Reply